这个国家拥有全世界最短的诗歌类型:俳句[1]与短歌[2],其中有些令人难以忘怀,是我爱诵之句。每到绿意盎然的五月,我总会想起下面这句:

活下去,五月是青,风之色。(惇郎)

我是从报纸专栏的引文里看到它的,作者不详。后来才知道是《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栏目的著名专栏作家深代惇郎先生所作。明明只读过一次,我却再也无法忘怀。五月的情绪被他表达得淋漓尽致。我眼前依稀浮现了鲤鱼旗[3]在五月青空中翻飞的画面。想来,无论是久病患者,还是抑郁的年轻人,都会因此而想要活下去吧。这种五月的情绪令人共鸣。

我年轻的时候就熟悉俳句。不对,准确说来,不是年轻的时候,而是当我参透自己不再年轻的时候,邂逅了俳句这种诗歌类型。短歌与俳句,这两种短诗类型的文学就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相当恶劣。明明起源相同,或者该说正因起源相同,才彼此憎恶。

我避开短歌,选择了俳句。原因之一,是俳句这种世界最短、用词少、形式也不自由的诗歌类型,正适合表达断念及压抑的情绪。诗歌里虽然存在“青春短歌”的分类,却没有“青春俳句”的说法。因为俳句完全不适合青春。当我感觉自己的青春结束之时,就选择了这种诗歌类型。换句话说,此时的我,不允许自己再咏叹和抒情了。

话虽如此,我也曾偶然邂逅不受音节限制、无论怎么压抑都会从字句间漫溢而出的清冽抒情。开头提到的那句便是如此。

说到五月,我会想起中村草田男[4]。除了他,不知还有谁的抒情能冲破诗歌的形式,具有如此反俳句的性质。心理治疗师霜山德尔先生偏爱草田男的俳句,想来也不无道理。

比如,那句有名的“万绿”:

万绿之中,我儿齿初生。

传达出一位年轻父亲心中爆发的喜悦与恐惧。

令我难忘的则是下面这句:

开败的玫瑰,比玫瑰更美。

从绽放到颓败才算完整的生命赞歌。自从读过这一句,每当我在花店外看到摆得整整齐齐的鲜切玫瑰,都会忍不住想:你们还是比不上草田男先生的玫瑰呀。实际上,人们购买的鲜切玫瑰,往往会在开败前就垂下脑袋。

研究日本文学的朋友告诉我,古人的辞世句大都是短歌,几乎没有俳句。据说幕末志士们在赴死前,都习惯吟咏一首辞世歌。作为咏叹与抒情的载体,短歌这种类型大概更适合辞世的主题。

不过,我想起明治时期有人留下过辞世的俳句。那就是北村透谷。壮志未酬,二十五岁就抛下妻子自杀的他,在死前吟咏了这样的句子:

折断亦绽放,百合之花。

作者身为“现实世界的败将”的挫败感,以及与之完全相反的强烈气魄扑面而来。自从读到这一句,百合花在我眼中便成了昂然走向断头台的贵妇。

初夏来临时,我会想起西东三鬼[5]的俳句。

人到中年,好似夜里远眺,成熟的桃。

其中的苦涩与曲折、烂熟与断念,正适合俳句这种诗歌类型。话虽如此,这种娇艳欲滴的情色感又是怎么回事。玫瑰、百合与桃属于初夏的风物,无不饱含对生命的倾倒。

每当我发表与老年人相关的演讲时,有些问题一定会被问到。比如,有人提出,在照顾因重病而卧床不起,或患有重度痴呆症的老人时,“不惜做到这种地步也要活下去吗”……说出“不惜做到这种地步”的不是老年人自己,而是照顾他们的人。哪怕这些人是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等到自己将来也变成那样,又会作何感想呢。

无论身体变得多么行动不便,也能感觉到日照与时令的变化。晚上睡觉前会祈祷,希望自己明天也能醒来;早上睁开眼,会因太阳升起而喜悦,到了傍晚会庆幸又度过了一天,为此而安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希望自己活得再久一点。其中又有人给自己树立微小的目标,比如“活到下次樱花绽放”“活到萤火虫的季节”,这不是很好吗?文章开头的那句“活下去”,就饱含了类似的愿望。况且五月的风,绝对值得让人活着感受。

有一种时令之花总是与死亡一同被吟咏。那就是樱花。西行法师[6]的名句“唯愿身死春樱下,在那如月[7]的满月时分”,如今读来通俗易懂,句中深切的愿望也可理解成:“至少要活着看到今年的樱花……”

以前每到樱花的季节,我总是忙得团团转,来不及赏花,花就谢了,只好感叹此刻心情恰如“今春又将逝”[8]所吟咏的那般。五十岁以后,我渐渐开始重视每年的赏花,即使再忙也要抽时间去一次。好在山里的房子海拔较高,就算错过了平地上的樱花,只要不断往山上走,就能再赏一个月左右。等我以后有了空闲,就随樱花前线[9]一起北上赏花,直到厌倦。

《古今集》[10]里有一首和歌,据说是在原业平[11]所作。

月非旧时月,春非旧时春,一成不变者,独剩我一人。

春天过去还会再来,可你已不在……这首歌表达了作者被逝者独留人间的痛恨与感叹。若把这感叹反过来理解,也是一首以漫天花雨送别逝者的佳句,很适合眼下的超高龄社会。

在黑田杏子女士笔下,连老年痴呆都很美。有一句大概会成为我的心头爱。

世人皆会,忘却世人,樱花啊。

* * *

[1]俳句:由“五七五”的固定音节形式构成,包含季语的短诗。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有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

[2]短歌:和歌的一种形式。由“五七五七七”的固定音节形式构成的诗歌。

[3]鲤鱼旗:用布或绸做的空心鲤鱼,在日本用来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编注)

[4]中村草田男(1902—1983):俳人、国文学者。本名清一郎。师从高浜虚子,受到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影响,善于探索生活与人性,以此进行创作。创刊并主办俳志《万绿》,在战后俳句评论界占有主导地位。

[5]西东三鬼(1900—1962):俳人,本名斋藤敬直。新兴俳句的代表性俳人。(编注)

[6]西行法师: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的歌僧。

[7]如月:阴历二月。

[8]原句为“今秋又将逝”,出自藤原基俊的和歌“契りおきし させもが露を 命にて あはれ今年の秋もいぬめり”(君之承诺,似艾草之露,吾长活至今,亦未实现,今秋又将逝)。这是作者对儿子仕途发展不满意时,写给儿子的和歌。

[9]樱花前线:每年春天,日本的新闻都会预测各地樱花开放的时间,把相同时间开花的地点在地图上连成一条线,即樱花前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樱花前线会自南向北移动,热衷赏花的人也会随之移动,旅行赏花。

[10]《古今集》:《古今和歌集》的略称。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913年编成。

[11]在原业平:平安初期的贵族、歌人。据说《伊势物语》就是以在原业平为主角编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