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番外

集体怀念挡都挡不住。

网民朋友给沈明洲和邵炼写的怀念词,能够从沈明洲初次出现的大v新闻,一直排比到最后一次的小威廉、小明洲互动视频。

他们真情实意的想念着这两个人,时不时还拍出使用的智能眼镜,玩着的《未来家园》,收藏的直播间,预定的高科新产品,配字表示:“我的生活里到处是他们的痕迹。”

科技研发者的魅力,印刻在一件件产品上。

哪怕是偶遇执行公务的蜻蜓无人机,他们都能恍然感慨一声“哦,这也是沈明洲造出来的东西”。

怀念始终在持续,毕竟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出和沈明洲、邵炼相关的事物,随手都能写一两句。

王北壹被陌生网友的怀念打动。

想他那位资本主义风采的邵哥哥,能够获得如此多人的喜爱,他就是累点也觉得心甘情愿。

然而,怀念的呼声高涨,王北壹越看,越觉得不太对。

虽然说的都是好话,怎么总是透着一种追悼哀思的错觉。

人还没死呢!

王北壹翻翻手机,找出了留存了好几个星期的照片,果断发上微博。

“别想了兄弟们!他们过得好着呢![图]”

一图止千愁。

热搜上原本的各种想念、怀念型网友,火速前往王北壹主页看真迹。

确实是沈明洲和邵炼,而且是近期的沈明洲和邵炼!

沈明洲穿着一身运动服,褪去了青春年少的稚嫩,剪了一头小碎发。

他不戴眼镜,却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低着头摆弄着一个遥感手柄。

旁边的邵炼看向镜头微笑,特别接地气的竖起了拇指,看起来像在跟拍摄者表示“没问题”。

明明没有蓝天白云春暖花开,普普通通的墙面背景,但因为邵炼这么一个手势,整个画面都变得温柔又生动。

大部分网民都是满意的。

可就有一些人爱搞事情。

“不得行,你让他们拿着当天的日历拍一张给我们,证明活着!”

王北壹:???

他还没来得及吐槽这什么古老手段。

突然又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搞日历拍照。”

王北壹的对对对,还没能点完头,下拉就看到了完整句子。

“你让他们录个视频说两句都行了!”

王北壹:……

网友真的太难伺候了,这公关他做不下来。

王北壹转手拍照截图发送,爱什么时候传到邵炼手上,随便啦!

中国大地辽阔无比,只要导航上找不到的地方,就会变得朦胧神秘。

沈明洲来了基地两年,完全习惯了四处严防死守的气氛。

每周小会、每月大会,平常时不时会有临时会议召开,一起研讨项目里的难题和困境。

整个基地的项目,与航天航空密不可分,也和核工业千丝万缕。

庞大而宏伟的目标,在沈明洲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受到了强烈震撼。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最高指示,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还有十四年的时候,国家的战略目标已经定在了浩渺苍穹之外的星空。

他参与的部分,不过是实验项目的四十分之一。

失败,并不妨碍国家征服宇宙的目标。

成功,却能够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因为,他要做的是研发出能够自适应太空环境,调整内部生存空间,保证普通人生活的智能航天器系统。

邵炼时隔多年重回实验室,熟练的调出了尘封已久的研究资料。

他一项一项列给沈明洲看,“重力、压强、造氧都没有问题,但是实验目标没有办法在我做出的模拟舱里待下去超过十分钟,血氧浓度会急速降低,身体指标异常,无法排除干扰情况,除非穿上宇航服。”

留存多年的数据,邵炼记忆犹新。

当时疯狂跳蹿的数据,和实验室外医生说出的那些话,足够令他夜不能寐。

他是做理论研究的。

无论人工智能还是信息传输,都不可能像模拟舱实验一样,清晰的告诉他:继续下去,实验目标会死。

邵炼皱起眉,难以抗拒回忆起来的痛苦。

幸好,他在跟沈明洲讲述这一切,让他感觉好受许多。

“实验目标当时选择的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宇航员,他们的忍耐限度和体格远超普通人。连他们都没办法承受,更不用说完成上面给我的任务。”

国家想做的,是允许普通人像乘坐飞机、高铁一样随意的地月穿行。

不需要经过如同宇航员一般高强度训练,让普通人自由无碍使用的交通工具。

宇宙飞船、星际航班,什么代名词都无所谓。

在他关闭已久的实验室里,仍旧以最初的实验代号标注着“航天器1102”。

他重新回到基地,将要重启这个项目。

理由很简单。

万物系统证明了它的智能,光量子计算机改变了运算规则,沈明洲手上还有备受关注许久的“商用量子共振加速推进器”,任何一个,都可能成为航天器1102成功的可能。

实验项目从关闭到重启,无论经历多少年,都能迅速的调配合适人员到岗。

邵炼笑着跟那些十多年不见的熟面孔打招呼,理所当然的收到了他们诧异的回应。

“邵博,你变了好多。”

邵炼点点头,抬手搭住沈明洲的肩膀,温柔笑道:“嗯,都是明洲教得好。”

并不一样的邵炼回归,和沈明洲在基地里住了下来。

沈明洲除了一开始查看资料、学习官方文件有些迷茫,接下来的日子,毫无障碍的融入了封闭而充满压力的实验里。

这确实不同于高科的地方。

研究员们大多军人家庭,或者几代研究员出身,沟通交流里总带有潜移默化的刻板与严肃。

但是,实验空闲里,他们聊起邵炼,却总能让沈明洲感到亲切。

那些严肃研究员,对沈明洲充满兴趣。

这个上过新闻联播,研发出各种科技产品的孩子,一直是他们感到好奇的对象。

基地封闭,不代表一无所知。

他们定期开展学习会议,接收外界传来的全新报告,里面总会提到沈明洲和邵炼的名字。

如今的邵炼,早已经不是他们印象里沉着一张脸的年轻人。

他会温柔的笑,会耐心的给研究员们解释原理,还会拖着沈明洲光明正大的偷懒……

四十多岁的萧映梅只比邵炼大了十岁,跟沈明洲聊邵炼仍是带着长辈的语气。

她说:“邵博确实是难得的天才,但他当时心思单纯阅历太少,并不适合长期待在这样封闭的地方。”

“既然实验没有进展,他离开是对的。”

邵炼在基地待了八年,在内部保密刊物写过三篇论文。

纯理论的论文,探讨着航天器1102无法解决的全部问题。

自从宇航员差点在模拟舱出事之后,他们的实验进展几乎为零。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邵炼遇到了瓶颈。

这样的航天器自适应系统,不再是纯粹的理论。

人工智能在宇宙环境下面临的技术壁垒,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凭借实验室的努力、钻研解决。

那些问题,需要等待。

等待的时间,与其把邵炼关在基地里,不如放出去学习,说不定学着学着,他就能突破航天器1102前面的阻碍。

萧映梅不过是简单聊天。

沈明洲却听得恍然。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有着便捷快速的航空航运,也有各国争抢论战的地月贸易区。

他手上的商用量子共振加速推进器,同样是参考了无数军工、航天推进器技术,改进出来的量子推进器的分支方向而已。

可是,没有航天器1102。

那种在科幻电影里,任何人都能够驾驶、乘坐的星际飞船,并不存在。

至少,在他能见到的未来,并没有出现普通人乘坐交通工具环游地月空间的业务。

在基地的前半年,沈明洲都在梳理这个庞大项目的资料。

他没有接触过如此特殊的实验环境,也没有做航天项目的经验,资料里给出的各种数据涉及的辐射、失重、地月环线轨道,看得他头痛不已。

征服宇宙确实充满了浪漫魅力,可是魅力之外的艰难让他对所有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者致敬。

更何况,这个项目涉及了核能推动航天器,并不是单纯解决舱室控制系统研发成功就能结束的问题。

他必须保证核能推进器与航天系统中枢对接,又或者,提前做出量子共振加速推进器。

沈明洲反反复复沉浸在回忆里,把关于地月计划的细枝末节都拎了出来。

新闻报道、论文资料,还夹杂着邵炼作为成功商人,斥巨资支持计划研发的小道花边。

他甚至怀疑邵炼曾经醉心商业,导致了航天器1102持续尘封在历史,再也没能找到人重启实验。

毕竟这不是国家地月战略必须项目。

没有普通人的星际旅行,也能依靠训练有素的宇航员、智能无人航天器完成征服地月区域的探索工作。

沈明洲撑着下巴,随手拿笔记录着资料关键信息。

他的视线总会看向邵炼,写满了无奈。

就是这个男人沉迷商业,让普通人失去了环游地月的机会。

如果邵炼不放弃,搞不好他上辈子就能坐着航天器1102冲出地球了。

邵炼一看,就知道沈明洲在想什么。

他伸手撸乱沈明洲的短发,叫醒这个白日做梦的崽,”你以为我一直待在实验室,会有用吗?第一次实验测试之后,整个项目进度都停滞不前,资料上写得很清楚,超级计算机运算效率跟不上,供能系统对接出故障。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实验,弄疯了我们实验室的所有人。”

“包括你?”沈明洲不信。

“包括我。”邵炼松了手,坐在他身边,“那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好像活着就像是浪费生命,还浪费了国家研发资金。”

他不想面对航天器研发的失败,杂乱无章的思绪令他选择逃避。

庞大的项目,成为了他肩膀上的压力。

国家项目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烧钱。

而当时的邵炼,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心理,忍耐实验室所有人一起陪他浪费时间。

于是,他走出了这个地方。

接下了高科研发医疗系统的任务,想赚点钱,弥补他的浪费。

也算是毫无诚意的心理安慰。

现在,他回来了。

还带回来了沈明洲。

他笑得温柔,“现在不会了。有你在,我们不可能失败。”

作者有话要说:

最开始写这文设计邵炼研究的时候,想到的就是“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想写个类似领航员空间站的ss系统,结果写着写着今年11月突然宣布中国将在2050年建成地月空间经济区……那好吧,我要做一个紧跟国家政策的人,您说地月就地月,马上安排。

邵炼和沈明洲做这个,大概是地月空间经济区普通人可乘坐的观光船上面给大家自动驾驶调温导航附带观光解说的人工智能系统。

比如:万物系统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请大家看向左边,这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再请大家看向右边,那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月球。”

>